盈江地圖高清版大圖是盈江、梁河、騰沖縣地區的詳細分布地圖,此圖不僅將區域規劃進行了重點標注,還清晰的把各個地圖的分界線統一連接,更加便于查找具體的方位目標。
盈江縣,隸屬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傣語稱“勐辣”,位于云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北部,位于東經97°31′~98°16′,北緯24°24′~25°20′之間,其東北面與騰沖市接壤,東南面與梁河縣接壤,南面與隴川縣接壤,西面、西北、西南面與緬甸為界。
地形地貌
盈江縣屬喜馬拉雅山延伸的橫斷山脈之西南端,高黎貢山南延支系-尖高山的西南余脈構成的山區地形。境內中,低山與寬谷盆地交錯相間,地勢東北高、西南低,起伏較大。大雪山海拔3404.6米,為境內最高點;那邦拉沙河口海拔210米,為境內最低點。全縣山脈、河流、盆地與大地構造線走向基本一致,形成由東北向西南直下的“兩山夾一壩一河”的地貌景觀,其地貌大致可劃分為以下類型:亞高山深切割陡谷地形、中山深切割陡坡地形、中山中切割山坡地形、低中山淺切割丘陵地形、山間河谷沖積平原及局部洪積扇地形、自然石洞。
水文
盈江縣多年平均地下水徑流量為21億立方米,平均地下水徑流深488.6毫米,占天然徑流量的31.3%。境內地表水自產水量67.03億立方米,加上外縣流入水量,共104.35億立方米。最枯流量大于0.5立方米/秒的河流有43條,按其地形和流向分為大盈江、勐戛河、羯羊河和龍江4大水系,均屬伊洛瓦底江支系。
傣戲
傣戲,也叫傣劇,發展和完善主要在德宏一帶,因此傣戲又稱“滇西傣戲”。傣戲大約在十九世紀初產生于德宏的盈江。允哏傣戲主要傳承了盈江傣族創立和改編的傣戲劇目,有《飛銅飛鐵》、《臺天》、《王反祖》、《陳德陳東》、《十八吵鬧》等劇目,表演形式主要是以象腳鼓、铓鑼、鈸為主的多種樂器伴奏,并采用了滇劇不少以鑼鼓經為主的伴奏手段,演唱用傣戲唱腔,有說唱、對白、動作比劃等。
潑水節
潑水節,傣語稱“擺爽南”,又稱“擺賞建”。德昂語稱“拱拍”,阿昌人稱“澆花節”。是傣族和德昂族的傳統節日。1983年4月,德宏州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以法律形式將其定為傣族民間傳統節日,節期為公歷4月12~14日,成為法定節假日。
目瑙縱歌節
目瑙縱歌節,景頗族傳統祭祀盛大節日,源于創世英雄寧貫娃的故事。景頗支稱“目瑙”,載瓦、浪哦、喇赤等支稱“縱歌”,統稱“目瑙縱歌”,是大伙跳舞的意思。節期為農歷正月十五日。1983年4月,德宏州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定,每年農歷正月15~16日為景頗族目瑙縱歌節,成為法定節假日。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