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邊縣地圖高清大圖支持全圖縮放查看,這里詳細標明了靖邊地區的全部地理位置和路線。用戶可以清晰的查看所有鄉鎮和城區,了解地形地貌的環境分布情況,針對不同的方位來研究。
靖邊縣,隸屬于陜西省榆林市, 位于陜西省北部,榆林市西南部,北與內蒙古自治區烏審旗、鄂托克旗相鄰;南與延安市子長市、安塞區、志丹縣、吳旗縣接壤;東西分別與橫山區、定邊縣毗連。
地形地貌
靖邊縣按地形地貌分為三個區域,即北部風沙灘區、中部梁峁澗區、南部丘陵溝壑區,分別約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全縣海拔介于1123米—1823米之間,地勢南高北低,海拔最高點在中山澗鎮水路畔村的大墩山,是蘆河、紅柳河、大理河、黑河、杏子河和周河的發源地;海拔最低點在紅墩界鎮的白城則。
氣候條件
靖邊屬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溫差大,氣候干燥,通風條件好,雨熱同季,四季明顯,主要自然災害是干旱和低溫霜凍,其次是大風和冰雹。年平均降雨量443.5毫米,平均日照時數為2828.2小時。年平均氣溫10℃,≥10℃的植物生長有效積溫為2800℃,年平均無霜期為193天。
秧歌
陜北秧歌是流傳于陜北高原的一種具有廣泛群眾性和代表性的傳統舞蹈,又稱“鬧紅火”、“鬧秧歌”、“鬧社火”、“鬧陽歌”等。主要分布在陜西榆林、延安、靖邊、綏德、米脂等地,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其中靖邊“秧歌-跑驢”最具代表性。
陜北說書
陜北說書是西北地區十分重要的曲藝說書形式,主要流行于陜西省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窮苦盲人運用陜北的民歌小調演唱一些傳說故事,后來吸收眉戶、秦腔及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調,逐步形成為說唱表演長篇故事的說書形式。
剪紙
據《靖邊縣志》記載,靖邊剪紙源遠流長,歷代相傳。靖邊剪紙以窗花為主。每當新春佳節婚姻喜慶,不論大家小戶巨富寒門,都有貼窗花的習俗。既裝點美化了自家房屋,陶冶了人的性情,又富了群眾文化生活,是過年民俗活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靖邊剪紙傳統題材有家禽、家畜、野生動物、植物等。有農家朝夕相處的馬、牛、羊、豬、雞、兔、狗、駱駝等。以人物為主的有“劉海撒金錢”、“抓雞娃娃”、“捻線線”等。新作剪紙有“信天游”、“娶媳婦”、“三十里鋪”等。
霸王鞭
“霸王鞭”是流傳在靖邊民俗“社伙”中的一種歌舞形式,在民間俗稱不一,如“打花棍”、“打蓮廂”、“渾身響”、“金錢棍”等,在靖邊代表性的流傳在寧條梁鎮、東坑鎮、張家畔鎮、鎮靖鄉等鄉鎮,其中寧條梁鎮、東坑鎮流傳時間最早。秦漢以來,靖邊為歷代屯兵戍田之地,形成“兵民參半”的人戶結構,兵中武舞流行民間。靖邊民俗舞蹈“霸王鞭”根據地理、歷史、生產方式以及清光緒年間《縣志》對“社伙”的記載證明,清代已很盛行。
網友評論